AI创作须守文化底线
2025-05-07 10:27:42? ?来源: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期,一场名为“回答我”的AI创作浪潮走红社交媒体。王羲之、李时珍、秦始皇等历史人物被AI技术“复活”,他们或瞪眼质问、或吐槽,与现代人来了一场“古今对话”。这场技术驱动的文化破圈,既让历史文化以新奇姿态走入大众视野,也引发了历史真实性与娱乐化之间的边界争议。 流量裹挟之下,部分创作者为博眼球,炮制“秦始皇直播卖长城瓷砖”“屈原代言粽子”等荒诞剧情。严肃史实被解构为“历史八卦”、文化符号被戏谑地用于增长流量,无形中消解了公众对历史的敬畏感。大量模板化的“古人吐槽”、程式化的“灵魂拷问”,也让文化传播陷入“怼人+玩梗”的创作误区。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敬畏之心护航。AI创作应坚守史实底线,将趣味科普与过度娱乐化严格区分。各媒体平台需建立审核机制,过滤歪曲史实的内容,同时鼓励专业机构参与创作,探索利用AR/VR沉浸式体验、互动游戏等多元形式,让技术真正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钥匙。比如,浙江省一教师用虚拟李白讲解《将进酒》,山西省某学校通过短视频还原历史场景。 这场跨越千年的“古今对话”,本质是技术时代对文化传承的重新叩问。当AI让历史人物成为“顶流”,我们既要珍惜技术激发的文化活力,也要警惕娱乐至死对文明厚度的侵蚀。唯有让创新扎根于敬畏的土壤,方能使文明瑰宝在数字时代持续释放魅力,而不至于沦为转瞬即逝的流量泡沫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